古田会议——党指挥枪,铸就军魂
宣讲人:杜淑凯
杜淑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71803班学生,中共党员,曾任院理论学习研究部部长,工作期间认真负责,能杰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学习上刻苦努力,连续获得校奖学金。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今年考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
古田会议--党指挥枪,铸就军魂
如果说一场会议树起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精神的历史标杆,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以“党指挥枪”铸就军魂,那就一定要属古田会议了。92年前的古田会议,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梅花山腹地——古田这个小山村的宁静。这场会议成功解决了党和军队建设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使人民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的光辉起点,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时间回拨到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曙光小学胜利召开,120多名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主持。与会代表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
古田会议正是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红军建设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从理论和制度上给予正确的解决。
在1929年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古田会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党的自身实践紧密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总结探索出一整套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里如何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问题。会议认为大量吸收农民入党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党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但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正确处理党员社会成分和党的性质的矛盾,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突出了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问题,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先进性。
“古田会议精神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先进政党和人民军队的建党建军精神。”正因为古田会议精神把党的初心使命贯彻到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树起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精神的历史标杆,奠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中的里程碑地位,使之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重要坐标。
山峦含黛,血脉传承。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古田会议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宣讲人:张祎萌
张祎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71805班学生,预备党员。曾获学校二等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生活中乐观向上,待人友善,肯学习,对待工作学习认真负责。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大家好,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张祎萌。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同志题写的这首小诗,将遵义会议的图卷徐徐展开,生动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并因此而彪炳史册。
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是非分明。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遵义会议的召开,让中央红军结束了长征以来“左”倾错误的阴霾,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迎来了走向胜利的曙光。
遵义会议是党在危急时刻召开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事求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面临的重大的、关系全局的问题。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作出的,从此,党从幼年迈向成熟。
在遵义休整的12天期间,红军用多种形式,向人们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宗旨、任务、纪律等,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也获得了人民的爱戴。据资料记载,在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那天,女红军战士英姿飒爽,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教唱红军歌曲,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用甜美的歌声和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征服了遵义人,使得群众纷纷报名参加红军。陈列馆里一块块写满宣传标语的木板,一件件百姓收藏的红军留下的锅碗瓢盆,红军山上一群群来祭奠的游客,也能侧面反映出人民对红军的怀念和热爱。
“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刘伯承曾这样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陈列馆时曾说:“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生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族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
读史使人明智。在遵义会议会址回顾党和红军的奋斗历程,使我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具体了,也增强了自身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要进一步传承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精神家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焦裕禄的三份入党申请书
宣讲人:冯喜燕
冯喜燕,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81804班班长,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积极乐观,待人友好。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河南省三等奖。
焦裕禄的三份入党申请书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农家庭。因为生活艰难,他幼年时期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和压迫下,焦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1941年,焦裕禄的父亲因交不起捐税,被逼上吊自杀。1942年6月,焦裕禄又被日寇抓到东北抚顺大山坑煤矿当劳工。1943年,因忍受不了日寇的迫害,他逃回了家乡,但因为没有“良民证”,无法生活下去,又被迫逃到江苏宿迁,给地主打长工。
1945年8月,新四军解放宿迁,经常组织劳苦大众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焦裕禄认识到八路军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办事的。为了参与家乡的解放,他主动加入了村民兵组织。
当民兵期间,历次参加革命斗争的实践,以及聆听共产党员的教导,焦裕禄迅速地成长起来,也渐渐萌生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焦裕禄找到当地党小组长焦方开同志谈话,要求入党,但是他并不知道,入党有一系列组织程序。他以为自己出身贫困家庭又参加了民兵,已经够入党条件了,却听到小组长教导说,党员不仅看出身还要有思想觉悟,鼓励他今后积极工作、奋勇抗敌,待条件成熟即可写入党申请。
这次谈话后,焦裕禄写了三份入党申请书,才最终加入了党组织。
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焦裕禄写了自己当苦力、退学、坐牢、逃荒的经历,表示坚决要入党,打倒地主为亲人报仇。正要上交时,赶上党组织召开学习会,在这次会上党小组长批评了部分同志中存在的公报私仇的狭隘思想。焦裕禄听了这次党课后,觉得自己还不够党员条件,写好的申请书便没有交。
第二份入党申请书,焦裕禄专门请了一位老党员指点。这次没有提交,是因为他违反了俘虏政策,把民兵团抓到的一个做尽坏事的俘虏的胳膊砍伤了。因此,受到了党组织的批评。批评过后,焦裕禄反思:一个人如果不能模范执行党的政策,怎么能够得上党员的标准呢?于是,他又将写好的申请书收了起来。
在经历两次思想考验以后,焦裕禄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并开始动手写第三份入党申请书。几经修改后,他郑重地将这份申请书交给焦方开。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946年1月,焦方开郑重地告诉焦裕禄,上级党委已研究批准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听到这个消息,焦裕禄激动万分,眼含着泪花:“我的条件还不够,对革命还没有作出啥贡献,对照誓词,我还差得很远很远……我要努力为党工作……”
从此,焦裕禄怀揣着对党的感恩之心,毅然投身于如火如荼的革命、建设事业,继续战斗着、前行着,努力践行入党誓词,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要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个方面,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故纸堆上的尘土终将越积越厚,精神世界的芬芳却是历久弥香。“我的条件还不够”或许将提醒更多的共产党员检视自我,砥砺前行。
叶挺——英勇的一生
宣讲人:张林豪
张林豪,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71804班团小组组长,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安全纪律卫生检查服务部部长,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待人真诚,积极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叶挺——英勇的一生
大家好,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张林豪,我今天要讲的党史故事是叶挺——英勇的一生。
1925年11月,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部队在广东肇庆成立,1926年1月1日,部队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叶挺担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威名远扬,作为北伐的先遣队,他们与兄弟部队一起分头疾进,夺取汀泗挢,占领贺胜挢,攻陷武昌,无往不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叶挺率领的“铁军”从此天下闻名。
1896年,叶挺出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小便立志军事救国,虽屡受挫折打击,但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革命理想。北伐战争胜利后,叶挺先后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在敌后长江下游指挥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豫皖苏边等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叶挺放弃了突围的机会,坚持与军部共存亡。
皖南事变后,叶挺陷入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囚禁生涯。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一身正气,不为所动。多年前,叶挺就曾遭受诬陷脱离党组织十多年,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
叶挺之子叶华明说:我父亲很高兴能参加抗日,当时他就提出来要加入共产党。中央跟毛主席不同意,说你在党外比在党内贡献更大,不然你要参加共产党,不可能蒋介石批准你当新四军军长。在狱中,国民党特务问叶挺“出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将来出去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共产党恢复我的党籍。”叶挺自称“六面碰壁居士”,在重庆监狱中写下气壮山河的《囚歌》,一首《囚歌》将他的雄心壮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
《囚歌》中写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啊,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经党组织全力营救,叶挺重获自由。出狱后的第二天,他便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好准备到延安去。延安方面为此组织了盛大的欢迎场面,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也已准备到延安机场迎接。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刚刚久别重逢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也一同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宣讲人:李文萱
李文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81803班学生,现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文体部部长,曾获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干、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河南省二等奖。参加校羽毛球校队并在省羽毛球赛获得荣誉。
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大家好,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李文萱,我今天要讲的党史故事是“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卢永根同志,男,汉族,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广州市,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8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9岁。
卢永根同志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和助手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相关设想,被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常年跋山涉水寻找野生稻,在继承导师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基础上,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作出巨大贡献。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2年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以身作则公而忘私,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崇敬和爱戴。他坚持“科学家有祖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他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便晚年身患重病卧床,仍然坚持参加病房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家中一床简席、四壁白墙,却将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用于支持农业教育事业,还提前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
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宣讲人:郭文豪
郭文豪,曾担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被评为我校优秀应届毕业生,连续四年获得校三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积极乐观,乐于奉献。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河南省二等奖。
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大家好,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郭文豪。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渡江战役期间,先后有320多万民工参与支前,筹粮筹船,出人出力,“划”出了“天堑变通途”的磅礴力量,“划”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担当。这其中,年仅14岁的马毛姐就是杰出代表之一。马毛姐,原名马三姐,1935年出生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无为县马家坝村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作为年龄最小的支前模范,运送解放军战士率先登陆长江南岸,被评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
有“志”不在年高
随着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和谈代表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过江解放江南已无法实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已轰然开启。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随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胜利登上长江南岸,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黄粱美梦。
生在长江边、日看大江去的马毛姐,与生俱来有着渔家人的胆识、拼劲和韧劲,掌舵划船、撒网捕鱼、泛舟大江,自然有着日积月累的磨砺和经验。因此,在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整装待发、直取南岸的关键时刻,这名渔家少女没有惧怕枪林弹雨的危险艰难,没有听从父母长兄的阻拦劝说,没有静待人民军队踏上南岸的胜利消息,而是“横下心,撑篙跳上了船”,坚决主动参加渡江突击队,响亮回复解放军战士“我不怕死”“我会掌舵”“我会划水”,以“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鲜血直流咬牙坚持的英勇果敢行动,为渡江大军顺利靠岸立了头功。
有“为”不让须眉
打过长江、解放江南,这是革命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要求。四月的长江,水阔浪急,冷水袭人,又有国民党海陆空军队立体防线,可谓“天险”加“艰险”。故而,退守江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虽然战力不济、士气低迷,却仍旧叫嚣只有木帆船的人民解放军只能“飞过来”。敌人虽然嚣张狂妄,却也不是言辞无据。毕竟,面对滚滚长江和立体防线,人民解放军唯一能够倚仗的渡江工具只有被国民党军队讥笑为“经不起一发炮弹”的木帆船。战场环境极为恶劣,战斗条件又极为简陋。然而,渡江战役打响时,年仅14岁的马毛姐,毅然决然选择和哥哥一起参加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敢死队的“渡江突击队”,用木船载着第一批解放军战士强渡长江,打开渡江突破口。其使命也重,其危险也甚。由于哥哥眼神不好,14岁的马毛姐在渡江过程中要“一手掌舵,一手划桨”,身兼两“职”。经过40多分钟艰难划行,在自己肘部被击中鲜血直流的情况下,马毛姐依然咬牙坚持、奋力划船,第一个成功把解放军运到南岸登陆点,并带伤引领解放军爆破手扫除南岸敌人碉堡,为后续部队上岸清除障碍。在运送完第一批登陆部队后,马毛姐和哥哥在返回长江北岸时,又从江中救起几名落水人员,并连续往返3次、横渡长江6趟,运送了3船人民解放军战士到达南岸,为保障渡江部队过江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功”不改本色
居功不恃功,有功不表功,未必每个人能够做到,更未必每个人能够始终做到。功劳面前,荣誉面前,能否淡然视之、坦然应之,是个长期而现实的考验。在这方面,马毛姐为我们树立了先进榜样和典型模范。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她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谨慎的朴实作风,表现出革命者一贯的可贵本色。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渡江特等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马毛姐并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朴素如前、勤劳如前、真实如前,开完庆功表彰会后就回田间劳作、江边打鱼,平凡依旧。
红岩村的红色幼苗
宣讲人:刘鹏飞
澳门新京葡官网学生第一党支部刘鹏飞,181803班班长,曾获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为人乐观友善,积极向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篮球唱歌等众多爱好。在学习方面,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在体育方面,2018年10月获得校新生篮球3v3比赛亚军,2020年校篮球联赛季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红岩村的红色幼苗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照片:邓颖超怀抱着一个小男孩,两人笑得分外开心。这个小男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荣高棠、管平夫妇的大儿子——荣伟民。这张照片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荣伟民只有几个月大时,便随父母来到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生活。他长得活泼可爱又乖巧,深得同志们喜欢,是大家的开心果。因为荣伟民非常爱笑,周恩来开玩笑说他是个乐天派,就管小伟民叫“小乐天”,管邓颖超叫“大乐天”,称自己为“赛乐天”。有一次,“小乐天”在办事处门口玩,刚好碰到邓颖超从城里回来,于是便乐呵呵地扑到“邓妈妈”怀里,大声叫着“邓妈妈,邓妈妈”。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工作人员看到,于是便用相机拍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周恩来看到两个“乐天”的照片后,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大乐天抱小乐天,嘻嘻哈哈乐一天。一天不见小乐天,一天想煞大乐天。”后来照片和诗都发表在了红岩村的墙报栏上,大家看了以后都忍俊不禁。
当年在办事处里,像“小乐天”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和父母一起挤住在办事处一幢三层高的筒子楼内。这幢楼房里,除了工作人员,还住着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领导同志,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大家的工作都很紧张,但孩子的哭闹却影响工作,有时大人急得没法就打孩子,又心疼又心烦。
为解决同志们的后顾之忧,1942年春,在邓颖超的提议下,大家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办了个托儿互助组,由妈妈们轮流看管孩子。后来互助组的孩子越来越多,办事处就在楼外三四百米的几间小平房里办起了托儿所,并安排了专职人员过来工作。
托儿所虽然办起来了,但没有固定经费,孩子们常因缺少玩具而哭闹,这可怎么办?周恩来说:“不要着急,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嘛,大家可以自己做玩具。”于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便动员办事处的同志们一起来做玩具。不久,手枪、冲锋枪、大小卡车、毽子和各种叠纸等玩具就都有了。
在大家的关爱之下,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教他们识字、唱歌、做游戏。托儿所还特别强调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给他们讲八路军英勇抗敌的事迹,孩子们的心中从小就扎下了革命种子。
在红岩村托儿所里的30多个孩子,每人都有一个小绰号,除了“小乐天”以外,还有“小乐妹”“小火车”“小飞机”“鸡蛋”“灯泡”等等。
南方局经济组组长许涤新和方卓芬的儿子许嘉陵,绰号“小火车”,因为他在几个月时嘴里老是发出呜呜的响声,本来祝愿他长大后能像火车一样飞跑,但由于幼时患上了“脊椎骨结核”,他只能穿着石膏背心整天躺在床上。病重的“小火车”每天都需要服用贵重的鱼肝油,这可难住了清贫的许涤新夫妇。许涤新虽说是南方局经济组组长,手里掌握着百万经费,可他却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从不挪用一分一毫,就连孩子生病也不例外。“小火车”亟须的鱼肝油总是得不到保障,许涤新只能暗自着急。一天,夫妇俩正为孩子的病情苦恼,被前来看望“小火车”的周恩来、邓颖超看到了。周恩来一面开导许涤新夫妇不要担心,安心照顾孩子,一面则嘱咐邓颖超把友人赠予的两瓶高浓度鱼肝油送给了“小火车”,这让许涤新夫妇感动不已。
红岩村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创造得来的。他们没有辜负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辈对他们的期望,在此后的岁月中,逐渐从一朵朵稚嫩的小花,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战旗——顽强坚守 永不退缩
宣讲人:张自升
澳门新京葡官网171805班班长张自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称号。乐观活泼,礼貌待人,上进努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战旗——顽强坚守 永不退缩
1950年12月20日,第26军第77师第230团第1营第2连(海军陆战队某旅第2营第4连前身部队)奉命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6月,第5次战役结束后,第230团奉命担负金化以北阵地防御任务。敌军意图改变金化地区防御态势,并威胁志愿军主阵地,不断进行小规模试探性攻击。为阻敌北犯,第1营第2连奉命前往鸡雄山阻击敌人。
鸡雄山主峰海拔603.9米,是五圣山防御主阵地的重要屏障,可同时控制金化城及南侧15条公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6月10日至20日期间,敌炮兵和飞机昼夜不停地向我阵地实施猛烈炮击和空袭,企图阻挠我加修工事,封锁我通往纵深道路。连队10天内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毙杀敌人数百名。
6月24日,敌军在6个炮群、10余架飞机和27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鸡雄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斗中,我阵地被分割,失去上级统一指挥。连队各班和战斗小组充分发挥我军独立作战的传统,边打边组织,抓住战机实施反冲击。
25日,敌军再次集结3个营的兵力,向我鸡雄山阵地发起进攻。因弹药耗尽,我方阵地暂时失守。当晚,为夺回阵地,连队组织兵力连夜展开反击。全连在副指导员陈毅生统一指挥下,于20时向主峰发起冲击。半小时内,连队官兵接连夺下4个山头,毙伤敌人30余名,俘虏7名。至此,我鸡雄山阵地全部收复。26日晚,连队胜利完成鸡雄山阻击防御战,将阵地转交第7连防守。
此次战斗,连队官兵在鸡雄山阵地17昼夜的反复争夺中,击退敌人40余次进攻。连队伤亡74人,共毙伤敌人740余名,俘敌8名,以1∶10的代价换取了阻击战的胜利。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连队“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数十年以来,虽历经数次改革调整,“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官兵始终高擎荣誉战旗,继承发扬“顽强坚守、永不退缩”的优良传统。连队数次参加军事演习,均出色完成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基层建设先进单位”。